
公众号

文章来源:本站 时间:2024-11-22 08:34
慈善名人堂
宋庆龄的慈善之路
宋庆龄,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,被誉为“慈善事业的杰出领导者”。她在中国慈善界的突出贡献,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革与发展。
01
慈善事业的奠基者
宋庆龄于1893年,出生在一个充满传统观念的家庭。然而,她的家庭环境并未限制她的追求和成就。自幼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,宋庆龄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启蒙,培养了她对公益事业的浓厚兴趣。
她一生关注中国的妇女工作,热情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,从1951年起一直是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。新中国成立后,她把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,在妇幼卫生保健和儿童文化教育方面开展了许多实验性、示范性的工作和科学研究。
1951年,宋庆龄获得1950年“加强国际和平”斯大林国际奖,她献出全部奖金,用于发展中国儿童和妇女福利事业。
02
巾帼不让须眉的慈善家
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性社会活动家之一,宋庆龄以她的勇气和决心开创了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先河。她长期致力于中国的慈善救济事业,坚定不移地为中国抗战积极奔走。
她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,是支援战时中国医疗、难民安置、儿童救助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国际性的慈善救援机构;是一个专门从事向海外募集资金和医药物资,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国际性反法西斯救援机构。通过义演、义卖等方式,宋庆龄成功为国际和平医院筹集了大量资金,极大地援助了后方医院。
宋庆龄与“保卫中国同盟”部分成员合影
保卫中国同盟是抗战时时期重要的慈善救济力量,为中国持久的抗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03
慈善小故事
宋庆龄和孙中山先生结婚,但没有生育子女,然而宋庆龄的一生并不孤单,千千万万的儿童都是她的孩子,宋庆龄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可谓是倾注毕生心血。
1939年,延安地区救济孤儿的工作艰难地开展,宋庆龄和李德全(冯玉祥的夫人)发起救助孤困儿童的倡议,宋庆龄发表了著名的《救济战灾儿童》的演讲。
在演讲中,宋庆龄提出,现在延安保育院的儿童数量在不断增加,有的孩子父母牺牲在战场,没有人照顾他们;有的孩子父母刚刚告别家乡去参军或者从事后勤工作,对他们也无暇看管;有的孩子在战乱中和亲人走散,有的孩子的亲人因为战争带来的传染病等去世,家中只剩下孩子一人……
无论上述何种情况,孩子们都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。
宋庆龄还提到,这些孩子将来都是祖国战后重建的重要力量,是祖国的未来,我们不仅应该在衣食起居上保证孩子们的安全,更要注重这些儿童的文化、道德培养。
宋庆龄带头捐出善款,对战灾儿童的救助行动很快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。
宋庆龄与托儿所的孩子们
于是在抗日敌后根据地,又开办了更多的孤儿院,儿童们被接到孤儿院里,不仅能得到衣食住行、医疗等照顾,还能接受常规教育。
04
打造中国顶级慈善机构
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,宋庆龄于1949年创办了中华儿童福利会(China Welfare Institute),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慈善组织。
该组织致力于改善儿童的生活、教育和健康,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未来。中华儿童福利会为无数贫困儿童提供了温暖和关怀,推动着中国儿童福利领域的发展。
宋庆龄非常重视儿童教育,她领导创办了第一间妇幼保健院、少年宫、专属儿童的剧场、艺术馆等。她捐出了自己的房子用作幼儿园的教学楼,并发表了的演讲,呼吁救助孤儿。
为了保证她的慈善事业得以传承,宋庆龄于1982年创立了宋庆龄基金会。基金会继承了宋庆龄的慈善理念,并致力于促进妇女儿童的发展和权益保护。
基金会通过筹款等途径,开展各类项目,持续推动慈善工作的发展。宋庆龄通过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和慈爱感恩妈妈之家专项基金,致力于为偏远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资助。例如,“如意点灯”助学项目已经为汉藏偏远地区的14所小学共1582个孩子提供了公平教育的资助。此外,她还启动了“如意拾遗计划”,专注于为少数民族儿童提供艺术教育,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。
宋庆龄的慈善事业不仅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,还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推动教育公平和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。她的慈善事业是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一面旗帜。
她的慈善事业不仅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,也为中国的慈善事业树立了榜样,宋庆龄的慈善精神和贡献值得所有人的赞誉和铭记。
爱心捐赠